第(3/3)页 洛阳城外的百姓在两边欢呼。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的信鸽,在大宋的上空飞翔。 飞翔到王公贵族家里,落到阡陌之间。 当皇帝归来的消息传到河北、河东的时候,在那里卷起了惊涛骇浪。 五天之后,赵桓身披甲胄,从洛阳出发,抵达郑州,在郑州,他召见了刚刚渡过黄河的河套经略使唐恪。 唐恪明显憔悴了很多,也瘦了很多,两鬓斑白。 他见到皇帝的时候,落下眼泪:“陛下,臣没能阻止辽王,罪该万死!” 赵桓将他搀扶起来:“唐卿不必自责,你我君臣相知,这大宋未来还要你我去携手共进。” 唐恪哭得不能自已。 这位从赵桓登基以来就被赵桓压榨的唐胖子,当得知皇帝战死西域的时候,悲痛地哭了三天三夜。 唐恪自认为,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比他更懂圣武皇帝了。 靖康前九年的中枢政令,他和徐处仁按照皇帝的想法一手制定给皇帝的。 他对皇帝的感情,已经超越了君臣之情。 为了大宋,为了皇帝心中理想的那个国度,他什么都愿意做,但就是接受不了皇帝的死。 三天后,御林军进入京畿,开封府百官出列,东京城的朝堂大臣全部到郊外迎圣。 皇帝身上的甲胄也有些发旧了,那是风吹雨淋的,每一道痕迹,都是这位雄心壮志的帝王对盛世大国的渴望。 皇帝才四十三岁,也已经是两鬓白发生。 他骑在战马上,看见韩晨晨牵着赵淳,向这边走来。 “官家!”韩晨晨的眼泪出来了。 “爹爹。”六岁的赵淳比一年前似乎长大了不少。 赵桓翻身下马,将赵淳抱起来:“爹爹打胜仗回来了。” 赵淳抱住赵桓:“爹爹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。” 赵桓感觉到心里一阵温暖,他将赵淳放到马背上,自己也骑上马。 以赵构、周朝、刘彦宗、张孝纯为首的百官行礼,高呼道:“恭迎圣武皇帝陛下凯旋。” “吾皇万岁!大宋万岁!” 在百官的簇拥下,赵桓带着御林军,进入东京城。 时局陡转,乱象丛生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