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八十七章稳定人心-《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必然使得心里不平衡的利益集团,在抓准时机后,露出獠牙。

    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来看,大宋的矛盾已经很清晰了。

    一方是随着新政日渐崛起的财阀新贵,他们拥有了巨额的财富。

    一方是朝堂或者地方上,对更多权力的窥探者。

    还有一方则是平头老百姓。

    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,随着靖康新政的改革进一步加深,财富的进一步积累,越来越不均衡,积累越来越深的矛盾。

    例如这些个大宋新贵们,从意识形态上已经发生转变,他们认为就目前朝廷的政策不但没有帮助他们,反而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。

    他们想要挣脱这种限制,从前些年对官员的渗透就开始了,只不过被皇帝死死压着,不得展开手脚。

    而朝堂上或地方大员,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意识形态上,和那些新贵站在了一边。

    他们中有的可能是单纯被新贵们收买,或者利益与新贵相同,例如陕西经略使孙邦原。

    也有的是觉得,大宋的未来,就需要这些新贵的力量,朝廷不应该在这样限制这些新贵了。

    最后,就是平头百姓了。

    在这三股势力中,平头百姓是最没有势力的,但却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新贵们想把新政的税政和对商业的管理政策都改了,让商业自由发展,削弱朝廷对商业的管控,如此一来,便可以肆无忌惮对平头百姓割韭菜,岂不美哉。

    而且随着这十几年的大兴土木,大宋平头百姓手中也积攒了一些家当。

    新贵富商们,早就眼馋百姓们的口袋了。

    所以,在这样的局面下,新贵们找到了权力的代言人:赵谌!

    而这个时候,恰巧外面的势力也参与进来,对赵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抓准了皇帝西征的时机,开始了这场靖康十五年的辽东之乱。

    这才是这场叛乱的实质面目。

    绝不简简单单如段之介所说辽王权力熏心,只要剿灭幽州的辽王就可以平息叛乱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这么简单,早在几年前,赵桓就把赵谌废掉了,哪来的今天的这局面。

    这不是一个人的反叛,这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反叛!

    图谋颠覆国朝根基。

    现在就算赵桓发出讨贼檄文,依然不能立刻改变局面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