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&nb当时四小安侯还跳出来说叔王这是大欺小,自己怕吃苦还把太子推下去受苦。 &nb叔王们自是一翻反击,这时福王便站出来说既然太子不愿意去,那就他去好了,他愿意为民受苦。 &nb他都这么说了,太子殿下自然也要出列说为百姓辛苦不是苦,忧民之忧才是上位者应该做的,因此他愿意去办这件差事。 &nb太子殿下在福王嘲讽的笑容里还被几个叔王要求,接了差事可一定要办好,民以食为天,今年大面积的粮食欠收,饿一点也能理解,可别饿死了。 &nb这次四小安侯又纷纷指出,几位叔王既知今年粮食欠收,百姓没饭吃,那就先捐一些粮食出来作为皇室表率吧。 &nb然后在四个小年轻的躁动下,不但叔王、皇子、各路朝官也都要响应捐粮,当然,四小安侯自己提的要求,当然自己要先捐了。 &nb有他们起头,太子也立刻响应,说缩减东宫用度一年,省粮三月,不要求其他人效仿,但他身为储君,理当为国、为君父分忧。 &nb话都说到这里了,皇上龙椅高座,自然是将太子殿下大大夸奖了一翻,便准了他的请求,下诏让他率户部办理这次南边水灾、北方雹灾、西北旱灾的灾情赈济之事。 &nb谁知,当很多人都以为太子殿下这次在劫难逃时,因为天一书局率先提出捐粮,接着太学、各地县学纷纷响应,并倡导“一人省一口,救活一个人”的善义活动。 &nb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先响应的居然是这些并不宽裕的读书人,而且他们倡导的善义活动感动了很多人,不但更加崇拜天一先生,也感激这些读书人。 &nb之后天一先生更是振臂高呼,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,太子殿下尚且忧心灾情、省衣节食助百姓度过难关,他号召天下善义之士以少聚多、滴水成河。 &nb有太子殿下为表率,天一先生的声望,太学和县学的积极响应,民间很快就形成一种极具正能量的热情。 &nb这也是当初东方宇在大杂院里时,和方小福讨论出来的应对策略。如果只是平常的捐粮,度过难关是肯定的,但达到的效果还不够明显。 &nb方小福根据现代救灾的众志成城的精神,给东方宇支了几招,没想到顺利开启了反踩敌人一脚顺便收取民心的外挂。 &nb这是第一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