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章 大幕拉开-《南宋之我主沉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郝经与史天泽两人之间很少有什么联系,他们面对佟卫华都是单线联系,佟卫华也绝不会同时与两人见面,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出的,两人都在为大明朝廷提供情报,也都想着能够到开封府城去效力,不过人心隔肚皮,一旦两人见面了,得知相互之间的想法,是不是会出现意外,这是谁都不敢保证的事宜。

    佟卫华如今提供的情报,已经不局限于说清楚事情,还有诸多的分析在里面,这些分析既有佟卫华自身的分析,也有郝经与史天泽等人的分析。

    在接到末哥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情报的事情,佟卫华与郝经、史天泽等人就经过了详细的分析,郝经与史天泽两人都认为,这是忽必烈迫不得已做出的决定,目的就是让漠北草原能够稳定下来,不至于让大元朝廷尾不能兼顾,而且随着这些年大元朝廷逐渐的将重心转移到灭掉大宋方面,漠北草原的海都实力逐渐的壮大起来,已经不是大元朝廷随便就能够剿灭的。

    不过对于末哥与兀良合台的漠北草原之行,郝经与史天泽对于结局的分析略有不同。

    郝经认为,此番的商谈在初期是能够获取成功的,也就是说忽必烈与海都之间是能够达成协议的,可这份协议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,毕竟海都看到的是蒙古大汗之位置,而且海都一直都认为蒙古大汗之位置是自身的,在忽必烈真正遭受重创的时候,海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,一定会出兵,以真正的控制整个的草原。

    史天泽认为忽必烈与海都之间能够达成协议,而且还有可能驰援忽必烈,形成对明军的打击,毕竟海都和忽必烈都是蒙古人,在蒙古朝廷遭遇到危机的时候,海都是必定出手的,不可能在一边看热闹,唇亡齿寒,一旦大元朝廷和忽必烈被明军完全打败,则漠北草鱼的海都也会遭遇到重大的威胁。

    郝经与史天泽两人的看法出现分歧,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,郝经是读书人,历来注重的都是权谋,都是获取到最大的利益,故而他认为,在条件成熟的时候,海都是绝不会放弃机会的,是一定会抓住的,史天泽则是军人出身,看重的是承诺,而且史天泽对蒙古人重承诺的秉性,也是看的很清楚的。

    在寄送给朝廷的情报之中,佟卫华支持的是史天泽的想法,认为蒙古人具有的本性,会让海都做出有利于忽必烈和大元朝廷的决定。

    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的事宜,情报署通过安插在漠北草原的眼线,也获知了消息,这封情报以最快的度承奏给了吴邵刚。

    同时佟卫华从大都方面传来的情报,也一并被承奏给吴邵刚。

    袁世春出任枢密院副枢密使,主要就是负责情报工作,当然大明王朝成立之后,袁世春管辖的情报事宜,不仅仅局限于大都方面,包括南方的诸多情报,也是重点。

    末哥与兀良合台到漠北草原的目的,袁世春分析的很清楚,自从征南大军被彻底剿灭之后,大元朝廷的实力大打折扣,已经无法应对两线作战的局面,唯有与漠北草原的海都议和,平定漠北草原的局势,如此才能够集中精力应对大明朝廷。

    袁世春赞同佟卫华的分析,毕竟他也是军人出身,但李庭芝认为,郝经的分析是有道理的,忽必烈与海都初期会形成联合,但这样的联合不可能维持多长的时间,一旦忽必烈遭受到重创,则海都会趁虚而入,夺取蒙古大汗的位置。

    最终的决定需要吴邵刚做出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